逃离“李佳琦”们,企业自播才是品牌新出路?
2021-11-25 16:03:03
上周,李佳琦、薇娅与巴黎欧莱雅就一款安瓶面膜的“全网最低价”问题产生纠纷。这一事件,表面上看只是头部主播和品牌方之间的冲突个例,然而究其根源,是各渠道定价的混乱,反映出广大品牌方与主播间的固有矛盾。
01 头部主播与品牌方的矛盾
近几年,直播带货异军突起。作为一种新兴的卖货渠道,直播带货在发展为成熟的生态之后,迅速吸引了众多流量进入。而这也让成千上万需要曝光和销量的品牌看到希望。
很快,品牌方就会发现这种希望近乎渺茫。虽然确实有少数品牌在头部主播的直播间通过高频率曝光,塑造了品牌知名度,如从李佳琦直播间走出来的完美日记、花西子等。但对于更多品牌来说,想要通过直播间打出品牌知名度,仍然困难重重。
(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主播尤其是头部主播的话语权逐渐加大,越来越多的品牌方开始认识到盲目追求网红主播带货的弊端:- 一方面,为了进入大热主播的直播间,品牌方不仅需要负担高价坑位费和佣金,还不断丧失主动权和议价权。品牌方不得不频繁给主播“全网最低价”,利润空间持续遭到挤压;
- 另一方面,在直播间里购买商品的消费者,大多来自主播的私域流量,品牌方很难将其转化到自家的私域池中,无法提高用户粘性。而品牌方给出的优惠券或低价福利,往往会被消费者当成是主播方为他们争取的福利,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会转移为对主播的信任。换言之,像李佳琦、薇娅这样的头部主播,实际上是拿着品牌商给的低价优惠来给自己的直播间立“招牌”。
因而,借助直播带货,品牌方或许在短期内能够获得销量上的提升,但长此以往,价格体系必然会出现问题。有鉴于此,逐渐认清现实的品牌方在心态上也发生转变:不再一味迷信网红主播,不再将头部主播视为带货的唯一渠道。
02 品牌方何去何从?
品牌方为了避免自己的溢价空间被持续压缩,为网红主播们做嫁衣裳,应积极寻求更加稳定有利的渠道。今年,私域流量被频繁提及,企业面临着已成红海的公域流量,营销成本过大,进行私域流量的精细化运营和企业自播带货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品牌自播其实从去年就已经逐渐流行,并有成为主流之势。据阿里集团财报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的商家直播GMV占比60%,而在2020年双11期间,淘宝直播GMV中有60%来自商家自播。今年双11,品牌直播再次成为增长亮点,数据显示,淘宝直播平台共有超10万个品牌在自播间与消费者互动,其中43个品牌自播间成交额超1亿元,510个自播间超千万元。
(图片源自网络)
企业自播在GMV成绩亮眼的同时,也优化了品牌生态。一方面,可以摆脱网红主播施加的低价压力,释放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可将“最低价”收回到品牌自己的直播间里,直接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借此建立自己的流量池,将原本流向网红主播的流量用户引入自己的旗舰店,便于后续实行精细化运营。总而言之,如果过度依赖头部主播流量,品牌将会一直困于被动局面,不仅要面对尴尬的投入产出比,也难以提高用户粘性。靠吃头部主播的流量红利终究是短暂的,仅靠价格战就想致胜市场,对于品牌和直播带货产业来说将是一场“双输”。品牌想要获得长期发展,还是要聚焦于做好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强化品牌力建设,打造坚实的品牌壁垒。
免责声明:本网站尽可能确保发布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但不能保证其完全无误,请您在阅读本网站内容时自行判断真实性,本网站对于您因信赖该信息引起的损失概不负责。本网站发布的部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标识、广告、商标、域名等,除特别标明外,均来源于网络,知识产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存在不实内容或涉嫌侵犯知识产权时,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不实或侵权情况证明,我们将尽快处理。